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影院电影网,天堂а√在线地址,性人久久网av,无码内射成人免费喷射

曉木蟲
學術數(shù)據(jù)庫客戶端

投稿不愁!一文助你如何選擇SCI期刊

 找回密碼
 注冊新賬號

QQ登录

微信登录

投稿不愁!一文助你如何選擇SCI期刊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通過發(fā)表高質(zhì)量學術論文來證明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時為職稱晉升、申請課題及各類評獎增加籌碼幾乎是每一位醫(yī)學研究者,特別是臨床醫(yī)生的夢想[1]。而且,很多時候,這也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務。當前,為提升期刊質(zhì)量和口碑,多數(shù)國內(nèi)各類核心期刊最常采取的手段就是通過壓縮版面來減少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而發(fā)表論文需求卻不斷增加,這就導致在中文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難度持續(xù)增加。辛辛苦苦寫了一篇還不錯的論文,把業(yè)內(nèi)幾個核心期刊投了個遍也沒有接收,降低標準去投一個普刊既不甘心,對個人發(fā)展也沒有太多實際獲益的窘境成為困擾廣大醫(yī)學研究人員的難題。

其實,如果你對自己論文的質(zhì)量有比較強的信心,將論文投遞給SCI期刊可能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一方面,相比于數(shù)量有限的中文核心期刊,SCI期刊的數(shù)量更多,這就給大家?guī)砹烁嗟陌l(fā)表選擇及機會;另一方面,SCI期刊決定稿件接受與否的核心標準就是論文的質(zhì)量,所以作為研究人員,可以將精力專注于研究本身,只要論文過硬,總有SCI期刊會接收。

不過,由于對SCI期刊的特點、要求及文章處理流程不夠熟悉,很多國內(nèi)的醫(yī)學研究人員,尤其是處于科研生涯起步階段的青年學者,往往不敢向SCI期刊投稿,而且因為不能正確選擇與自己的論文主題匹配的期刊,很多國內(nèi)研究人員的第一次SCI期刊投稿往往以編輯部內(nèi)審直接拒稿告終,不僅打擊了研究人員的自信心,也影響了論文的發(fā)表周期[2]。

為了幫助廣大醫(yī)學研究人員更為精準的選擇SCI期刊,以提升論文通過編輯部初審的幾率,筆者結(jié)合自身選刊、投稿的經(jīng)驗,從SCI期刊初審流程及關鍵點、常見SCI期刊選擇方法與工具、SCI期刊選擇標準幾個方面與大家進行分享。

01
SCI期刊初審流程及關鍵點

雖然不同SCI期刊的審稿流程會在細節(jié)上有所差異,但總體而言都會包括下述幾個環(huán)節(jié)。首先,作者通過在線投稿系統(tǒng)提交文稿,之后由執(zhí)行編輯負責對稿件進行初步審核,審核內(nèi)容主要包括提交稿件是否按照期刊投稿指南中的要求準備了稿件,是否有缺漏項以及是否符合期刊的道德政策,包括人類和動物實驗的政策[3]。如果通過了執(zhí)行編輯的初步審核,稿件將會分配給主編或者相關領域的副主編,以判斷稿件的主題是否符合期刊發(fā)表的目標與范圍,以及研究是否符合科學規(guī)范。只有通過了主編或者副主編這一關,文章才會被送給審稿人進行同行評議。大部分水平比較高的期刊,在這一步就會有近50%的文章被直接拒掉[4, 5]。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被拒掉的期刊都沒有價值,不具備發(fā)表的可能。很多時候,是因為論文的主題不符合期刊的目標與范圍。因此,想要提高論文通過期刊初審的成功率,最為重要的就是選擇發(fā)表范圍與自己的論文主題高度契合的目標期刊。

02
常見SCI期刊選擇方法與工具

對于如何選擇與自己論文主題契合的論文,最簡單的辦法是詢問自己的導師或者師兄師姐,或者關注自己所在的課題組最常發(fā)表的期刊有哪些,一般而言,你的研究論文都會符合這些期刊的目標與范圍。但很多研究者是獨自作戰(zhàn),尤其是臨床醫(yī)生,沒有導師或師兄師姐可以請教,這時候就需要利用一些工具來幫助自己提高選刊的準確度。

目前主流的SCI期刊選擇工具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各大出版集團推出的官方選刊工具,比如我們熟知的Elsevier,Springer,Wiley, Taylor & Francis和SAGE幾大出版商都有自己的選刊工具;另一類就是由第三方平臺開發(fā)的選刊工具。

其主要區(qū)別在于,各大出版集團推出的選刊工具均只能在各自集團旗下的期刊中進行推薦,而不能對其他出版集團的期刊進行推薦,這就導致通過這種方法篩選出來的期刊往往不夠全面;而第三方平臺的選刊工具則不會對出版商進行限制,即使是一些比較小眾的出版商旗下的匹配度較高的期刊也有可能出現(xiàn)在推薦清單中。

不論是哪一種期刊選擇工具,其使用方法和邏輯基本一致,作者只需要將自己的論文的題目以及摘要輸入到指定位置,期刊選擇工具就會基于關鍵詞匹配的方式為作者進行目標刊物的推薦,并且會按照匹配度的高低列出所有推薦期刊。筆者將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SCI期刊選擇工具的名稱及網(wǎng)址列出,具體操作流程等不再贅述,讀者可自行體驗,選擇最符合個人習慣和喜好的工具。

Elsevier官方期刊選擇工具,JournalFinder:https://journalfinder.elsevier.com/
Springer官方期刊選擇工具,Journal suggester:https://journalsuggester.springer.com/
Wiley官方期刊選擇工具,Journal Finder Beta:https://journalfinder.wiley.com/search?type=match
Taylor & Francis官方期刊選擇工具,Journal Suggester Beta:https://authorservices.taylorandfrancis.com/publishing-your-research/choosing-a-journal/journal-suggester/?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JPL18347&utm_term=post
Research Square(著名預印本發(fā)布平臺)第三方期刊選擇工具,JournalGuide:https://www.journalguide.com/
Journal / Author Name Estimator第三方期刊選擇工具,Jane:
https://jane.biosemantics.org/
科睿唯安第三方期刊選擇工具,Manuscript Matcher:https://mjl.clarivate.com/home

對于科睿唯安這一款軟件,筆者建議各位研究人員多多進行探索,尤其是其利用Find Similar Journals功能,尋找與選定期刊從屬于同一類別的其他期刊的功能往往會幫助研究者發(fā)現(xiàn)更多匹配度較高的期刊,以擴大文章投稿的選擇范圍(圖1)。

圖片
圖1 Manuscript Matcher的Find Similar Journals功能界面

此外,在通過工具找到了一定數(shù)量的潛在目標期刊后,研究人員可以將其與自身論文的參考文獻中的期刊進行比對,如果期刊選擇工具推薦的期刊與參考文獻中的期刊有重合,那這些期刊則應該成為投稿時重點考慮的目標。

03
SCI期刊選擇標準

當研究人員通過上述工具與方法確定了潛在投稿期刊清單后,接下來就要通過細致的信息搜集與整理工作,來最終確定投稿期刊的名單,一般而言,建議研究人員選擇出3-5個期刊作為投稿目標。

在這一過程中,有如下幾個標準供研究人員參考:

期刊整體聲譽和質(zhì)量:選擇期刊時,首先要對期刊的聲譽、質(zhì)量等進行一個整體的考量,作者可以通過官網(wǎng)查詢期刊是否從屬于某些專業(yè)的學術機構(gòu)或者學會,期刊的編委會是否具有較高的國家化程度以及編委們的專業(yè)背景,期刊的創(chuàng)刊時間以及被SCI收錄的時間,期刊作者群體是否具有較高的國際化程度等等。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掠奪性期刊,其特點主要是缺乏嚴謹?shù)耐性u審機制、接收率超高(常常大于80%)、需要較高的出版費用、虛構(gòu)編委會成員信息、發(fā)表周期很短(常常小于1個月)等。為了避免將論文投稿到那些“偽裝”的很好的掠奪性期刊,作者可以參考Beall list(https://beallist.net)和Cabell’s Blacklist (https://www.cabells.com/)進行鑒別。

期刊目標與范圍:這是研究者在選擇期刊時需要首要考慮的標準,雖然通過期刊選擇工具選出的期刊已經(jīng)大大降低了論文與期刊目標與范圍不匹配的概率,但仔細閱讀期刊官網(wǎng)介紹中的目標與范圍仍然是投稿前的必備步驟,通過這一步,研究人員可以明確地知道自身論文的主題是否在期刊考慮范圍內(nèi),同時,為了最大程度提高成功率,建議研究人員在期刊官網(wǎng)中利用搜索功能檢索自身論文關鍵詞,如果可以搜索出較多相關已發(fā)表文獻,而且發(fā)表時間也在近5年內(nèi),那可以充分證明論文會引起期刊編輯的興趣。此外,在閱讀目標與范圍時,要格外注意期刊的收稿類型,大部分情況下,國人投稿類型以原始研究為主,這也是大部分期刊的主要收稿類型,但如果擬投稿件是綜述、病例報告、Meta分析、評論、信件等其他類型,則要注意期刊是否接收這些類型的論文。

期刊所屬學科領域及潛在讀者群體:一般而言,可以將期刊分為涵蓋多個學科的綜合性期刊以及專屬于某專業(yè)領域的專業(yè)性期刊。如果論文內(nèi)容屬于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學科研究,可考慮首選綜合性期刊;如果論文內(nèi)容涉及特定的方法或領域,則應該選擇專業(yè)性期刊。主題的契合一方面可以提高論文接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會決定有哪些人群會看到論文,影響后續(xù)論文的傳播與引用。

審稿周期、見刊時間及出版頻率:絕大部分SCI期刊的審稿周期在3個月或以上,但不同期刊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很多期刊會在其官網(wǎng)中給出相應的數(shù)據(jù),因此研究人員應該通過隨機查看近1年內(nèi)已發(fā)表論文的時間節(jié)點來判斷期刊的平均審稿周期。同時,出版后論文online及見刊的時間往往影響職稱晉升與畢業(yè),也需要格外關注。另外,期刊的出版頻率往往也會影響審稿及見刊時間,理論上出版頻率越高的期刊,各類時間也會越短[6]。

期刊的出版形式:是傳統(tǒng)的訂閱期刊還是開放獲。∣A)期刊,抑或是提供兩種方式選擇的混合期刊。由于國內(nèi)不同機構(gòu)的認定標準不同,所以要格外注意自身所在機構(gòu)是否認可OA期刊。如果準備發(fā)表OA期刊,也要關注文章處理費(APC)[7],很多期刊的APC往往超過10000人民幣,要確保是否有經(jīng)費進行報銷。此外,目前國外很多SCI期刊已取消紙質(zhì)印刷出版的形式,全部轉(zhuǎn)為在線出版,研究人員所在機構(gòu)是否接收純在線出版形式也需格外注意。

期刊的接收率:如果僅僅將發(fā)表作為最終目的,那么期刊的接收率將會成為選擇期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8]。部分期刊都會在其官網(wǎng)公布其論文接收率,作者可以通過這一指標評估論文被錄用的可能性。不同期刊的接收率差異很大,大家熟知的CNS以及醫(yī)學類四大刊的接收率大概只有5%-10%,其他絕大部分SCI期刊的接收率在10%-50%不等。一般而言,OA期刊比傳統(tǒng)的訂閱期刊接收率更高[9],尤其是很多年發(fā)文量超過10000篇的超大型期刊。

影響因子與分區(qū):影響因子與分區(qū)往往與晉升、獎勵等直接掛鉤,所以,如果所在機構(gòu)有明確規(guī)定需要影響因子超過幾分或者分區(qū)超過某區(qū),則只能在符合此范圍的期刊中進行選擇。需要注意的是,國內(nèi)認定的分區(qū)往往以中科院分區(qū)為準,而不是JCR分區(qū),很多時候JCR Q1或Q2區(qū)的期刊在中科院分區(qū)處于3區(qū)或4區(qū),一定要提前查詢清楚。

中科院預警名單:2020年底中科院發(fā)布第一版國際期刊預警名單,2021年又繼續(xù)發(fā)布第二版預警名單,在所有學科中,醫(yī)學期刊進入預警名單的比例最高,雖然如何對發(fā)表在預警名單上期刊中的論文進行評價在實操層面還未見官方指導意見,但為穩(wěn)妥起見,研究人員在投稿時,還應該避開預警名單中的期刊。

SCI論文的發(fā)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投稿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步驟,能否選擇適合的期刊將會對文章的發(fā)表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10],希望本文可以為各位醫(yī)學研究人員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李冬暉,羅娟,李順飛.SCI論文在醫(yī)院的價值認知定位[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17,24(04):356-359.
[2] Jawaid SA, Jawaid M. Common reasons for not accepting manuscripts for further processing after editor’s triage and initial screening. Pak J Med Sci. 2019;35(1):1–3.
[3] 沈君.如何準備SCI論文投稿文件[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8,27(02):168-169.
[4] Jawaid SA, Jawaid M. Common reasons for not accepting manuscripts
for further processing after editor’s triage and initial screening. Pak J
Med Sci. 2019;35(1):1–3.
[5]  Meyer HS, Durning SJ, Sklar DP, Maggio LA. Making the First Cut:
An Analysis of Academic Medicine Editors’ Reasons for Not Sending Manuscripts Out for External Peer Review. Acad Med. 2018;93(3):464–70.
[6] Singh A, Singh S, Mercy P, et al. Art of publ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journal. Indian Dermatol Online J. 2014;5(1):4–6.
[7] Cals JW, Kotz D. Effective writing and publishing scientific papers, part X: choice of journal. J Clin Epidemiol. 2014;67(1):3.
[8] Tenopir C, Dalton E, Fish A, Christian L, Jones M, Smith M. What Motivates Authors of Scholarly Articles? The Importance of Journal Attributes and Potential Audience on Publication Choice. Publications.2016;4(3).
[9]  Sugimoto CR, Larivière V, Ni C, Cronin B. Journal acceptance rates: A cross-disciplinary analysis of variability and relationships with journal measures. J Informetrics. 2013;7(4):897–906.
[10] 鄭天鵬,葛波.臨床型研究生SCI論文撰寫及發(fā)表的教學體會[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8,10(21):27-30.投稿不愁!一文助你如何選擇SCI期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新賬號

本版積分規(guī)則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