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和控制體重難就難在日久天長,尤其是中年人,往往短期效果明顯,過一段時間那些體重又都回來了。這是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的新陳代謝會變得緩慢。年輕的時候吃什么都不胖,中年以后似乎喝涼水都長肉。因此中年人在減肥和控制體重上要注意比年輕人吃得少一點、動得多一點。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在新陳代謝的減緩上,確實存在個體差異。一般來說,人到25歲以后,每十年新陳代謝會減緩5-10%;一個平均壽命的人一生中新陳代謝會減緩20-40%。但有些人或者因為基因、體型的原因,或者因為運動和生理活動的原因,每十年只減緩0.3%,一生只減緩1%到2%。因此,增強新陳代謝就成了減肥的一個招數(shù),出現(xiàn)了以增強新陳代謝為噱頭的各種補充劑和減肥藥,以及眾多以增強新陳代謝為手段的減肥法和鍛煉方法。 由此看來,人類的新陳代謝功能不能算良好的設(shè)計——不僅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緩慢,而且比很多動物要緩慢得多,似乎嚴重影響著中老年人的健康。但是,最近發(fā)表的一項研究卻得出了令人驚訝的結(jié)果:正是這種逐步減緩的新陳代謝設(shè)計,讓人類和其他靈長類比別的動物活得長。 靈長類動物成年慢,生育率低,壽命長,科學(xué)家們希望了解的是,這種生長狀態(tài)是否和新陳代謝緩慢有關(guān)。他們對動物園、庇護地和野外的17種靈長類動物進行了新陳代謝檢測,得到卡路里消耗量后,再和其他研究獲得的哺乳動物卡路里消耗量相比,發(fā)現(xiàn)靈長類動物只消耗一半卡路里。也就是說,如果想達到其他哺乳動物的新陳代謝水平,人類必須天天跑馬拉松。 盡管目前對此還沒有很好的解釋,但靈長類動物靠一半的能量就能維持生命,對于環(huán)境來說存在著進化優(yōu)勢,也許這就是為什么人類能夠成為地球的主宰的原因——人類是靈長類動物中壽命最長的。 這項研究還發(fā)現(xiàn),動物園的動物和野生動物在新陳代謝上沒有區(qū)別。生活在動物園里的相當(dāng)于好吃懶做的人,野生的則如同專家號召我們達到的那種最健康的生活狀態(tài)。換句話說,新陳代謝率是基因決定的,生理活動對新陳代謝的影響看起來很輕微。因此,對于肥胖癥和其他新陳代謝相關(guān)的疾病,很可能都要重新認識。 在靈長類中,人類的壽命是最長的,而人類的脂肪量又是最高的,這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guān)聯(lián)?有關(guān)這方面的研究正在進行中,很可能再次顛覆我們的認知。 我們的新陳代謝是一種慢生活的節(jié)奏,又很可能和我們的壽命密切相關(guān);如此說來,增強新陳代謝就成了反其道而行之,可能會影響到壽命,比如運動員和強調(diào)強度運動的人的壽命都不如正常人。當(dāng)然,這并不表明要從此好吃懶做,而是要保持一種活動的狀態(tài):在運動和鍛煉上要溫和適度,尤其是中年人;在鍛煉時也要量力而行,不要從事強度過大的運動。那些把自己練成死狗的說法都不可取,那些增強新陳代謝的補充劑和減肥藥就更不要吃了。 來源:科學(xué)中國
新陳代謝快好還是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