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影院电影网,天堂а√在线地址,性人久久网av,无码内射成人免费喷射

曉木蟲
學術數據庫客戶端

研究生做科普是否不務正業(yè)

 找回密碼
 注冊新賬號

QQ登录

微信登录

研究生做科普是否不務正業(yè)

跳轉到指定樓層

  學習生做科普是否不務正業(yè)
  前段時間去地理所,一個同學問我,你出的幾本書能不能換算成一篇SCI?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不過,她一下子問到我的痛處了。回想自己,從研一開始兼做科普,一晃過去5年了。臨近年關,也該做個總結了。靜下來想想自己為何要做科普?
  我想用筆記錄大自然精彩的瞬間
  很多人看到我短短幾年出了5本科普書,平均每年一本,驚訝也好,懷疑也罷?傆腥藛栁,為何這么喜歡動物,又為什么選擇走上這條路?
  其實我并沒有選擇走科普創(chuàng)作的道路,直到現在,科研工作依舊是我的主要工作,雖然沒有什么科研成就,但也是在導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關于科普,我沒有那么高的情懷,也沒有什么遠大抱負。喜歡寫東西,打磨下野外寂寞的時間。
  曾經的我,是一個如假包換的文科生,本來考研選擇人文地理專業(yè),后來陰差陽錯,調劑到中科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學習所,從事鳥類學習,漸漸與動物結緣。
  在新疆給我留下第一印象的鳥是—金雕,我的博客不止一次記載。這種在世人眼中非常兇猛的猛禽,我卻看到它極為溫情的一面。
  “有一次在觀察金雕雛鳥的時候,突然下雨了。露天巢中的小金雕非?謶,它的羽毛還沒有長全,害怕挨淋。我正在下面擔心的時候,小金雕的媽媽飛回來了,它張開翅膀,將小金雕遮擋住,直到雨停。”
  可以遇見平日里難以見到的動物,走進它們的世界,于我而言便是這份工作最大的吸引力。每走到一個地方,每見到一種動物,我就會通過文字和照片,把它們記錄下來。
  然而,很多時候做瀕危動物學習,并不總是那么愉快。我目睹了野生動物的精彩瞬間,也見證過它們的種種苦難。我是學習動物的,看到一個個動物從我眼皮子底下消失,卻無能無力,很心酸。我自己能力有限,但是我可以慢慢地把它們的故事講出來。
  我至今記得,2014去一所北京小學講座時,一名小學老師問我:“你們學習動物的意義何在?”
  這樣的提問很諷刺,但也很普遍。我發(fā)現,有時就連生物專業(yè)出身的人,也并不關注動物保護。這讓我越發(fā)感到科普之路任重道遠。其實,人類對大自然有著本能的熱愛。如果我們讓公眾了解到動物的美麗、力量與生存智慧,意識到在人類之外,還有這樣厲害的物種存在,大家才會自發(fā)、自覺地保護動物。
  我的書稿被侵權
  那個時期,自己野外寫作,僅僅是自娛自樂,或者刷刷科學網。真的一直很感謝科學網,給了我一個展現自己的平臺?墒,從來沒有想過要出書,我一個小碩士也沒有那能力。
  最早把我的野外筆記帶出來的是我的碩士生導師,他很喜歡科普,也喜歡出書。當時,別人向他約稿,因沒時間讓我來做。我把觀察金雕的過程寫了出來,后來發(fā)表在科普雜志大自然上。那是我寫的第一篇科普文章。自我感覺良好,老師感覺也不錯。
  此后更激發(fā)了我的寫作欲望。由于我們老師名額少,基本上他所有的項目,我都要參與。野外見證動物們種種神奇,尤其是遇見動物時刻,記錄那種怦然心動的感覺。
  開始老師讓我寫雪豹,說一塊出版,他署名第一,我第二。對于一個碩士,我感覺是莫大的榮幸。我慢慢撰寫,滿懷信心地拿著成稿給老師的時候。老師有了其他想法。我寫得也不好,權當練習了。隨后,老師對金雕產生了興趣,他說我對金雕更了解,讓我寫金雕。因為,野外記錄很詳細,我把它慢慢整理出來,完成了西域尋金雕的初稿。后來又沒有下文了。再后來,我們承當夏爾希里的科考工作,老師幫著一個領導寫書,任務由我來承當,我寫了4-5萬字,后來據說書出版了。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絕望之際,老師再次找到我。說烏魯木齊園林局愿意資助他出版烏魯木齊野鳥,并再三許諾這次有錢一定可以出版。不僅能署名還有稿費。我開始努力撰寫。歷經挫折,2年后書終于出版了,我卻哭啦。因為書上署名是烏魯木齊園林局,和我沒有任何關系。稿費我也沒有拿到一分錢。我知道老師可能也是被人騙了,我不怪他。也想過維權,可是我又能如何,關鍵老師還在新疆生活,我也不想給他惹麻煩,就這樣算了吧。
  雖然,沒有一本書順利出版,不過寫作帶給我的高興,已經足夠了。老師待我不錯,不能因為這點小事,鬧得師生不快,就讓一切隨風而去。
  科學網遇見呂秀齊老師,書稿得以出版
  出書,曾是我從未想過的事情。支撐我一路走下來的,無疑是對自然生靈和寫作的熱愛。愛到深處無怨尤,不計一時得失,專注追尋夢想。
  我也沒想到,在一連串打擊之后,機遇的大門正在悄然打開?茖W普及出版社的編輯呂秀齊老師看到了我發(fā)表在科學網上的科普文章,很感興趣!八f我寫得不錯,但隨即也表達了自己的顧慮,因為寫一篇文章跟寫一本書是不一樣的!薄S谑,我把西域尋金雕初稿精心加工了一遍,發(fā)給呂秀齊老師。她很快回復:“出版社愿意出版這本書,只是經費可能有限。”
  我沒有猶豫,主動提出放棄稿酬。西域尋金雕問世后,反響頗佳,拿下第五屆梁?破摘勔坏泉。接下來,雪豹下天山出版,那是我最快樂的一本書,之前老師對我的承諾沒有兌現,我卻可以實現他的愿望——我在書的后面署上了老師的名字,也算我們師生之間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之后,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打磨文字上。盡管科研任務繁重,我還是堅持每天至少寫作一千字。我喜歡讀史記,欣賞那種寥寥數筆傳神勾勒的功夫。
  回想起來我沒有什么成功的經歷,失敗的經歷倒是不少,但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正因為不曾一蹴而就、一炮而紅,才更踏踏實實做事,不圖一時的繁榮,甘于一世的寂寞。
  可惜雪豹下天山出版之后,呂秀齊老師退休了。呂老師臨別之際,將我托付給科普社的揚老師。楊老師是科普出版界的名人,很多出名的大作都是她一手打造的。在楊老師的指點下,我完成了鳥國-動物學者的自然筆記,也對科普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書需要慢慢沉淀,積聚力量,力圖做出令自己滿意的書。這也許需要十幾、二十年或者一輩子的時間。
  少兒科普的第一要義在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思維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店看到一些少兒的科普書,比如什么借刀殺人、什么犬陰謀,我非常困惑這是給孩子們看的書嗎?動物界沒有這么多爾虞我詐,是人類的陰謀強加于動物之上。動物界存在欺騙,但是有底線。它們僅僅是為了獲得生存的權力。
  于是我將主要精力轉到少兒科普上。科普要干干凈凈,不能以人類的善惡強加于動物之上。除了人類外,自然界每一個物種都無法強大到可以為所欲為。也沒有一個物種弱小到不可生存。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只適合人類社會,尤其是中國!動物界不存在。金雕堪稱猛禽之王,它的捕獵成功率缺乏三分之一。它不會也沒有這個能力大開殺戒。動物界只是生存和繁衍,共同守護自然的法則。
  科普最大的魅力在于培養(yǎng)青少年認識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思維,讓其感受到科學的魅力。我不喜歡告訴孩子們答案是什么,尋找答案的過程才是科學的魅力。比如,我講到金雕,不會直說金雕的食物有哪些。這些枯燥的知識沒有意義。而我會告訴孩子們,想不知道金雕吃什么?我們來看看它的便便吧,食物的奧妙隱藏其中……
  平時,我也會到學校去做些科普講座,我喜歡孩子,喜歡和他們在一起的感覺。前不久,我在中國科技館舉行了一場題為神雕迷蹤的講座。聽到小朋友們一次次發(fā)出了驚嘆和笑聲,我覺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值了。
  我的科普靈感,總是來自科研一線的實踐。比如在野外考察時,我會利用等待動物出現的時間,在手機上一字一字地打出所見所聞。在我這里科研和科普恰是“源”與“流”的關系,科研是科普的發(fā)動機,科研干得好,科普才能寫得好。
  然而,堅守自己的創(chuàng)作原則,有時也會帶來寂寞。市場上,賣得如火如荼的大多是心靈雞湯和言情小說,相比之下,嚴肅的科普作品總是應者寥寥。面對這樣的現狀,我也曾迷茫過、困惑過,甚至也曾考慮要不要寫一些迎合受眾趣味的“噱頭”文章。
  好在,我現在想清楚了:“從人類本性來看,暴力、色情永遠都有受眾,但天天這樣迎合,只會給社會增添垃圾。做書是一個良心活。我希望做出真正的好書,讓我的讀者從中受益!
  做科普出力不討好,孩子們的笑臉是我最后的堅持
  時下科普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科普工作卻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尤其是對于像我這樣尚為畢業(yè)的學生。無論你多努力,總會有人說你不務正業(yè)?蒲腥镎f你不誤正業(yè),科普圈里不承認你這個小字輩。
  有一次科普座談會中,我僅僅是發(fā)表了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就莫名其妙地得罪了一個前輩。我現在依舊把原話附在下面:
  “我們給孩子們做科普,就要了解孩子們的心聲,他們在想什么,他們是如何思考問題的。這樣才更有針對性。我們大人覺得重要的事情,孩子們不一定感興趣。科普要接地氣,要改改老學究們的氣息。不要一幅高高在上的樣子!
  如果說講真話也要得罪人的話,那就盡情得罪吧!
  拋開將真話帶來的痛苦,稿費和付出真的不成比例。換句話說,我用寫書的時間去搬磚,掙得比稿費多得多。對于稿費,中國從800元開始征稅,一本書本來就沒有多少稿酬,20%以上還要交稅。當然,寫作也不是為了錢。下面的一句話,才直插心臟。
  你出的幾本書能換一篇SCI嗎?這問道了我痛處。如果我有寫書的時間,多搗鼓幾篇SCI,哪怕很爛,是不是要比現在好呢?
  你做的東西單位是不承認的。從功利性的角度看,無論你多么努力,多么辛苦,不納入考核,別人不承認。我不可能給每一個去解釋,科研和科普的關系,你干得越多,別人就越認為你不務正業(yè)。這種苦痛來的更深。
  不管他們。于我而言,科普的魅力在于我可以近距離感受科學的美。很多時候,科研、實驗、數據處理極其枯燥。但是如果能將你的科研探索、發(fā)現,閱讀的文獻,整理出來,變成一個小科普,是不是很好玩?我就是這么玩的。指導我的老師都知道,我的科普純粹是課余時間自娛自樂,沒有占用科研時間。如同,別人空閑時間喜歡打籃球,我空閑時間寫東西一樣。
  在我心里,能夠將自己學習的物種講給更多的人聽,這遠遠比發(fā)SCI重要得多。每次和孩子們做科普分享,都能感受到他們燦爛的笑容,這就夠啦!













 趙序茅

研究生做科普是否不務正業(yè)
謝謝您的分享!
不錯不錯
對不起,課間休息了,下堂課再聊吧
不錯不錯
以后多分享一些這樣的有價值的帖子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新賬號

本版積分規(guī)則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