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里,除夕,總是新舊的交接點。門梢上高懸的大紅燈籠暈開了一地的微紅,分不清的暖。
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江南小鎮(zhèn)中。每逢佳節(jié),我都可以坐在陽臺上,用紙筆細細臨摹著那些大大小小的身影,像吸足陽光的棉被一般,煦暖。
行人來來往往,在那里,你還可以看到一些寫春聯的先生,賣字畫和古董的老人們。他們的字畫,都透露著,對新一年的期許。透過字畫,往往能體會到他們骨子里的精致與溫軟的折角。從容不迫,不急不躁。也許,這就是江南所特有的魅力吧。
在溫暖的陽光下,他們一坐就是一天。直到斜陽西下,炊煙四起之時,他們才慢悠悠地拾掇好東西,石板上,總是能印出他們的身影。
小橋、流水。小舟在石板上緩緩而過。對聯與窗花的紅,白墻與雕花門扇,還有那些漫空的紅傘,仿若是親人的呼喚,等待著遠在外地的人們,回家。
一年的時間里,也許每個人每天都在路上。
飛機,火車,等待,旅館
開會,見人,說話,再見
出發(fā),上路,停留,歸來
無論走到哪里,開始或者結束。家,都會把你放在心里。
江南的年,總是過得比較中式的,但是也有些通性。鑼鼓震天,喜氣洋洋。這樣的場面,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見到過很多次了吧。
去花市買了一些鮮花:一大束郁金香。淡粉色夾雜一些滿天星,清香而淡雅。如果春節(jié)一定要有什么氣味的話,我希望是這樣的味道。
說起過年,其實我更想知道北京的春節(jié)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四合院,老胡同里,應該都是掛著大紅燈籠,那些意氣風發(fā)的對聯,還有那些巷口處,隱隱約約聽到的叫賣聲,都讓人覺得倍感溫暖樣子吧。當然,身為南方人的我,這是偶然間看到北京紀錄片里描述的場景。而我,筆尖終究太淺,勾勒不出來。
留心觀察,那些剪紙窗花,都是極富藝術感的。新年到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將自家的窗戶玻璃擦的干干凈凈的,開始往窗戶上面貼窗花,這樣的傳統(tǒng)一直保存到現在。
那可是一項精巧而又復雜的手工活,它不僅考驗人的耐性,更考驗人手的靈活度。其實關于剪紙我們可以將它視為一種精巧而細致的手工藝術,更可以將它視為一種精神。當然,它也是年味的一種體現吧。
我也挺喜歡那種純手工的東西,因為在這過程中,你要去認識它,你要去了解它,摸到它,知道它是一個什么樣的溫度。
很久以前,我做過一個夢。夢見一群孩子在春節(jié)那天,在那條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上互相追趕,累了就坐在一起,聽那些老人們講述故事。當時我就在想,夢什么時候能照進現實呢。很多人都應該更喜歡把完美的東西呈現在別人面前吧。
現在很多人都在抱怨沒有了年味兒,當然,我自己也不例外。不過,我想,多少是我們的心態(tài)變了吧。
一個人如果愿意時常保有尋覓美好感覺的心,那么在事物的變遷之中,不論是生意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見美,那美不在事物,而在心靈、感覺乃至眼睛。
by:涂蘭蘭
版權作品,未經《短文學》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人須盡歡,意可闌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