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光折成60度的棱角,穿越大門,射在大廳正在品茶的我的太陽穴上,微微發(fā)熱,頓感愜意。院子的小草含著露珠,晶瑩剔透,比往常更為翠綠。小鳥站立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時而丟下幾片羽毛,給小草插上一束束小白花。時而輾轉在各大樹之間,在點數著飄落掉的綠葉。院子充滿了暖意,身子也漸漸暖和起來。
大都市的快速生活節(jié)奏,沉重的工作負荷,讓我無睱沭浴仲冬的陽光。今日乘著周末,賴著難得的休閑,感受日光浴的樂趣。我想這種享受應該是老年人與童年的專利,而我非老非童,似乎是種瞎摻合。
記得童年的日光浴場所,是在老家的土墻角下,或是屋頂的曬谷坪上。因為,屋頂陽光充足,比較過癮。但是,偶爾會伴隨幾陣微風,讓前功盡棄。而墻角的日光浴,雖然,陽光不怎么劇烈,卻沒有風的干擾,而有靜的溫暖。同性結群,老少居多,面朝陽光曬,背朝土墻烤,一邊曬太陽,一邊聆聽著老人講的故事,他們時不時也會扔下幾句曾經的風流往事,引發(fā)陣陣笑聲,似懂非懂的小孩只是跟著傻笑,給嚴寒的冬天帶來心靈的溫暖,大家盡情地享受。往往也會經歷抓捕虱子大戰(zhàn)。人們脫下內衣反翻過來,經太陽一曬,虱子便會出現,象一只只細小橄欖球,黑色的,肚子鼓鼓的,吸飽了主人的血液,來往穿梭,還攜帶著無數的白色虱卵,藏在衣褲縫隙和皺褶處。有抱火籠的,就將它扔進火里燒死,或直接用指甲將其掐死。等到虱子沒了,各自掐虱子的指頭也沾滿虱血紅了。也因為這些劣跡,成了城里人婚姻的忌諱,說女兒不能嫁到鄉(xiāng)下,因為鄉(xiāng)下人很多虱子。直到改革開放后,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虱子也就消聲滅跡了。鄉(xiāng)下人大多進城了,成了新的城里人。
太陽越爬越高,角度逐漸變大,額頭漸漸有所微汗,渾身暖洋洋的,格外舒感。雖然沒有蒸桑拿的汗水淋漓,卻有大自然的細膩柔軟。可以靜聽河水流淌,欣賞鳥曲草香,味品香茗,自由呼吸,盡情享受大自然的厚愛。
一只蝴蝶在草坪上翩翩起舞,釋放著對綠草的酷愛。院子顯得分外溫馨,沒有寒風的侵襲,沒有霜凍的困擾,院外的高速公路上不間斷地傳輸著汽車的滾動聲。
2016.12.3.周六.于上海雅居
版權作品,未經《短文學》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仲冬日光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