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郵箱里幾乎都有論文代寫、代發(fā)之類的郵件,而且什么EI收錄、SCI收錄、影響因子多少、北大核心期刊、中科院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等等,弄得門清。有的時候看著這些郵件真的會覺得又可氣又可笑,什么時候圖情專業(yè)的看家學問竟然扭曲變形至此?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很長一段時期內,EI、SCI這樣的檢索工具曾經是人們查找文獻信息的重要工具,而核心期刊的概念也是因圖書館采訪工作的需要而產生的,現在卻都用來評價研究人員的科研水平,身為圖情專業(yè)的人,真不知道是應該驕傲呢還是汗顏!
所以一直想科普一下圖情專業(yè)中的這些檢索工具,簡單介紹它們主要用來干什么的,那些評價功能又是如何越來越發(fā)揚光大起來的。當年沒有數據庫的時候,科研人員包括圖書情報服務人員要從那些期刊中找到與研究相關的文獻比現在可困難多了,于是便有了被稱為二次文獻的檢索期刊,它們把分散在不同期刊中的相同學科或主題的文章集中報道,標出來源以便循著檢索期刊的線索可以找到原文。當時幾個最著名的檢索期刊EI、CA、SA、SCI,其實最主要的特點便是有明確的學科界線,比如EI主要收錄工程類的文獻,純理論性的文獻是不收的,CA收化學化工相關的文獻,SA的四個分輯也有明確的學科范圍,A輯:物理文摘、B輯:電氣與電學、C輯:計算機與控制、D輯:信息技術,而SCI則除了揭示文獻間的引用和被引關系外,在學科上也是偏數理化生理論性文獻。這種學科特點其實一直到現在還留著影子呢,不少工程類學科的學者經常會抱怨以SCI作為成果評價依據對他們的不公,因為被SCI收錄的工程類期刊還是占比相對較少的。但從信息檢索的角度看,這樣的學科劃分更有利于文獻的收集和利用,特別是沒有電腦和數據庫的情況下,檢索工具要兼顧收集文獻的全面性與檢索的效率。這些檢索期刊在收錄文獻的時候是經過篩選的,如EI的收錄原則是對工程類研究有參考價值的文獻,所以對來源期刊中的論文還要進行再次選擇,一些專題不符合要求的文獻和參考價值不高的短論文、報道類文獻都不收,SCI則對入選的期刊有比較嚴格的選擇,入選的期刊都必須有比較完善的引文規(guī)范。稍早時候,被這些檢索期刊選為源期刊,對期刊來說算是一種榮譽,至少從某個角度說明期刊的質量相對較高,這一點基本可算是期刊界和圖情界的共識,因為圖書館在采購期刊的時候,該刊是否被某個檢索期刊收錄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再來看看核心期刊是個什么概念。這在開始的時候是圖書館采訪人員提出的一個概念,因為期刊的特點,有些期刊專業(yè)面比較窄,有些則比較寬泛,而大多數某研究方向的學者都愿意把專業(yè)論文發(fā)表在專業(yè)相關度最高的期刊上,這樣更能實現同行間的交流,所以,圖書館在采訪某研究領域的期刊時,便會按期刊收錄該專業(yè)文獻的情況畫幾個圈,最中心的期刊收錄了該領域的大多數文獻,便是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當然,這個圈可大可小,如果核心圈的百分比為60%,也許20種期刊就差不多了,核心圈的百分比如果是70%,也許就有40種期刊了,第二個圈為相關圈,能包含該領域大概95%的文獻。圖書館一般能把某學科相關圈內的期刊都采購了,就算基本收全了該領域的相關期刊了,因為剩下的那5%的文獻也許分散在數百種期刊內。所以進入核心期刊圈的期刊其實都屬于專業(yè)比較明確的,一些綜合類、交叉學科類的期刊大多不會進入核心期刊圈,只能進入相關圈內。當今如此著名的《Science》、《Nature》這樣的期刊估計都不能進入某學科的核心期刊圈,當然它們可能進入許多學科和領域的相關期刊圈。類似大學學報之類的綜合性期刊也不會成為核心期刊,除非一些專業(yè)院校的學報。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SCI、EI、核心期刊,這些在評價期刊的時候可以作為重要依據的東西,不僅圖書館的人在應用,科研管理人員也拿來用了。當然,在基數比較大的時候,被這些檢索工具收錄的論文數、引文數等等,作為評價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機構的科研情況還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用它來評價一個人、一篇論文的質量,那一定是不靠譜的。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圖情界的人還是很高興本專業(yè)的成果能有更廣闊的用途的,但深諧此中原理的圖情人士很快發(fā)現一些評價的不合理之處。比如只看影響因子的話,不同學科間影響因子相差是很大的;只看被引的多少也難反映文章的質量?煽蒲泄芾砣藛T接受這些意見的結果是又弄了什么期刊分區(qū)、TOP期刊等概念。而所有這種做法的前提其實都是在“好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好論文”這個概念下的,甚至期刊有多好便等于論文有多好,這才有把發(fā)表Nature或Science論文的事情作為新聞來報道的,其實從科研的角度看,在什么樣的期刊上發(fā)論文完全不是一件值得報道的事情,只有某研究有什么重大意義和價值,比如解決了某難題,有新的創(chuàng)造發(fā)現等等,才是一件應該報道和介紹的。
在這過程中,SCI、EI以及核心期刊本身也開始凌亂了,逐漸背離了它們最初的目標,而更多關注論文的形式和期刊的質量,并以數據庫的評價功能作為主要的賣點,這一點WOS數據庫表現尤甚。而檢索工具的專業(yè)特性卻不斷淡化,現在可以看到SCI也收錄許多工程類的文獻,而EI更是大量收錄了基礎科學的文獻,專業(yè)性卻越來越模糊了。核心期刊更是出現了“綜合類核心期刊”的概念,說實話,剛看到的時候我有很長時間都困惑著,后來學習了“與時俱進”這個詞,才讓自己慢慢適應起來的。 SCI、EI核心期刊的前世今生,是這模樣兒 | 責任編輯: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