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科研的時代,在大學里你不搞點科研似乎就另類了。 晉升職稱需要科研,申報成果獎需要科研,申請項目需要科研,獲得獎金也需要科研,吹牛逼也需要科研,看樣子沒科研不行呢。 啥是科研呢? 做實驗,打造專利,寫論文,搞創(chuàng)作,技術(shù)更新等似乎都是科研活動。 大學里有必要每個人都干這些事情嗎? 大學里總有一群熱愛教學的同志,對上述所謂的科研不敢興趣,迫于考核等壓力不得不跟風去做,耗費了時間和精力。最悲催的是耗費了時間和精力卻沒應付了考核。 仔細比對,總可以發(fā)現(xiàn)一批老先生一輩子就是從事大學課程教學,不寫所謂的科研論文,最后卻完成了高規(guī)格的廣為稱頌的經(jīng)典教材。 大學要排名,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被號召去參加科研活動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一些年輕時搞科研的人到了一定年齡因為各種原因就改助攻教學了。 在教學質(zhì)量工程建設旗幟下,一些學校也開始設立教學型教授和副教授崗位,這無疑是一種進步。 一些單位為了提升單位的科研實力和培養(yǎng)后備科研隊伍,要求所有年輕人都參與科研活動,有這個必要嗎? 所以,在設置崗位的時候規(guī)定年齡老于多少歲的才可以聘任教學崗,為啥不給熱愛教學年輕人開辟教學崗位呢? 我看,年輕人不一定非要從事科研,全身心搞好教學也是對社會做貢獻,作為單位要給這些熱愛教學的年輕人提供政策性支持。(馬軍)
年輕教師一定要參與科研活動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