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06年認識張樹義教授的,當時我在昆明動物學習所讀碩士二年級,張老師被我碩士生導師請來為我一個師兄做答辯委員會主席。那時我剛開始學習蝙蝠,對張老師還不是很熟悉,只是聽導師和師兄說,張老師是國內外學習蝙蝠的大牛,他的課題組圍繞蝙蝠,涉及很多學習領域。記得當時導師讓我早上去賓館與張老師一起吃早餐,然后一起來實驗室。當時我還是年輕不懂事,心想:賓館離所這么近,沒必要吧。于是,那天早上,我還是按照正常時間起床,吃完早飯后,正想去賓館接張老師,沒想到在所門口就碰見他了,張老師說,吃早飯時一直沒見到我,索性自己就來實驗室了。我當時還真有點不好意思,但張老師似乎沒太在意,只是說:聽你導師說你明年想讀博士,如果對我們課題組感興趣的話,就來上海華東師大讀我的博士吧。(幾年之后,我才意識到,其實在國外,學生一般都會主動抓住與業(yè)內大牛一起吃飯的機會,主要目的是想當面聆聽大牛們的教誨,順便混個臉熟,說不定哪天他可能就是你將來的老板或者你投稿文章及申請基金的評審專家)。
2007年從昆明動物學習所碩士畢業(yè)后,因為還想繼續(xù)學習蝙蝠,就報考了張老師的博士,當時,他還在華東師范大學。筆試面試都很順利。剛進入實驗室時,張老師對我還是很苛刻的,可能是因為我是博士直接來他實驗室的,而其他人都是從碩士時就已經跟隨他了。記得當時,張老師還曾單獨跟我談過一次,說:他可以給我3個月時間來適應實驗室,如果不能適應或達到課題組的要求,就請我離開。當時,我還是蠻害怕的,沒想到來到的并不是一個安樂窩,隨時都有危機感,隨時可能還被開除。張老師給我安排的學習方向是:分子生態(tài)學。因為張老師之前是學習行為生態(tài)的,對分子生物學方面了解不多。所以,從博士一年級開始,我基本上是一個獨立的科研工作者了。(多年后,特別是在我工作后,我才充分感受到,在博士期間,及早的獨立是多么的重要,在這方面,非常感謝張老師對我獨立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在博士一年級期間,除了上課和做實驗(篩選微衛(wèi)星位點,一個費體力的活),我花了很多時間瀏覽了發(fā)表在Molecular Ecology和Evolution上近10年的文章,主要了解我所學習領域內大家都在關注的問題,以及主要應用的技術手段和學習方法。這為我后來開始用線粒體序列(D-loop和cytb)和核基因內含子序列來學習種群結構和種群間的基因流等問題奠定了基礎。
在博一的第一學期末,張老師邀請了英國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Stephen Rossiter教授(當時他還是講師)來實驗室訪問,當時Steve主要來幫實驗室其他幾位師兄師姐修改文章,他總共在實驗室呆了兩天,最后一天臨走時,安排了5分鐘與我交流,然而就是那5分鐘,確定了我之后多年學習工作的主要方向,在那短短幾分鐘里,我第一次聽到了introgression這個詞,之后通過這個關鍵詞,我系統(tǒng)的瀏覽了這個小領域里近乎所有的文章(感謝張老師安排國外專家與學生交流,這對在科研上剛剛起步的學生來說,意義非凡)。在之后的時間里(從博一到博三上學期),我根據(jù)自己對學習領域的理解開展工作,在這過程中,張老師全力支持我,放手讓我去折騰,當時,我同時開展了三個課題,隨后不斷深入,至今那三個課題我仍在學習。(感謝張老師那時對我的信任,容忍有時我的判斷失誤,這對我獨立性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在博三下學期,在張老師的支持下,我與實驗室另外一個學生申請到去Stephen Rossiter教授實驗室研究的機會,時間是1個半月,在那段時間里,我基本在修改文章,同時發(fā)表了我科研生涯里的第二篇Molecular Ecology文章。
博士畢業(yè)后,由于申請歐盟瑪麗居里行動計劃獎學金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張老師就建議我在實驗室做了一年多的博士后,使我在經濟上有了基本保障(感謝張老師對我畢業(yè)后生活上的考慮,當時我已成家并有孩子)。之后,我在Stephen Rossiter教授實驗室做了兩年的博士后(瑪麗居里學者),期間,沒有發(fā)大文章,只是發(fā)了幾篇專業(yè)期刊文章,2014年回國后在上海高校和學習所(因為家在上海,所以只能在上海找工作)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后來,還是在張老師的幫助下,將我引進到了他的學習團隊,成為華東師大的一名老師(副學習員),從此正式開始了我的科研生涯(如果沒有張老師的引進,我自己很難在上海高校找到一個副高崗位,感謝張老師在我工作之初對我的幫助)。
從我學生生涯到走向工作崗位,在這期間關鍵的幾步,幾乎每一步都有張老師的身影,感謝張老師在那關鍵的幾步上推了我一把,而在其余時間里,信任我,給我自由,放手讓我干自己喜歡的科研。雖然我現(xiàn)在還不是一個很成功的科研人員,所以不好就此評價張老師培養(yǎng)博士生的方式。但是,至少從我自身來講,我非常感激張老師對我的這種培養(yǎng)方式(在關鍵幾步給予指導和幫助,其余時間放手并給予自由)。
祝恩師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2017年1月3日,毛秀光于華東師范大學
感謝我博士生導師對我的培養(y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