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只蟲子 于 2017-5-26 12:09 編輯
每年的五月好象總是相當忙,今年感覺更是如此。
作為高校的教授,除了國內(nèi)外一些學術期刊常年不斷的正常審稿外,五月還會增加以下的一些文字評審工作:學位論文的評審,將會占用大量的時間。畢業(yè)季要來了,今年我指導畢業(yè)一個博士,三個全日制的碩士,二個在職的工程碩士,還有5個本科生的畢業(yè)設計(或論文)。每個學生的畢業(yè)論文與畢業(yè)設計,我自己都要親自審閱,校正一遍。質(zhì)量差的,還要打回去,讓學生修改好后,重新審閱一遍。當然,我也想到一些減少工作量的絕招,就是要求同學之間先相互檢查,進行修改,最終版再給我,這樣,可以大幅減少我的工作量。這一招往往都挺靈,因為自己寫的一些錯誤,往往自己難以檢查出來,通過相互交叉檢查,就容易發(fā)現(xiàn),到我這里,更改的工作量就大大下降了,往往審核一次,就可以通過。按要求,除導師外,碩士生畢業(yè)論文要找二位審閱人,博士生畢業(yè)論文要找三位審閱人。博士畢業(yè)論文的審閱人,往往是由學習生院通過盲審系統(tǒng)指定的(不同學校,規(guī)定不同,有些學校也不采用盲審),而碩士生的畢業(yè)論文審閱人,大局部是由導師指定。我每年畢業(yè)的碩士生,往往也要請其它的專家教授做我學習生畢業(yè)論文的審稿人,投桃報李,往往我也就收到他們畢業(yè)學習生學位論文的審閱工作。論文審閱的工作量不小,我自己學習生的畢業(yè)論文,我是認真的通讀一遍,有時,標點符號都要改一改,而審閱其它導師學習生的畢業(yè)論文,博士生畢業(yè)論文,花的時間多許多,而碩士生的畢業(yè)論文,時間充足會看全文,時間緊張時,只會認真看摘要與結(jié)論,將全文翻一翻,再到最后看一看在讀書期間發(fā)表的文章、申請的專利等科研成果清單,就著手寫評審意見了。
五月,除了畢業(yè)季的學位論文的審閱,還有每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青年基金的評審,通常每人15份。國家科技進步獎或?qū)@夹g獎的評審,通常十份。這二個獎的評審往往都在這五月前后評審,當然,接到這些評審任務,都是應該保密的,F(xiàn)在評審完了,結(jié)果也提交了,也就不用再保密了。今年我都領到了相應的評審任務。每份基金申請書或報獎材料,少則20多頁,多有上百頁,要想評審給出的結(jié)論或建議盡量客觀公正,至少要通讀一遍,摘要及關鍵的局部,一定會來回看幾篇?上攵,這將增加多少閱讀工作量。這一個月來,我每天都有一個閱讀清單等著我去完成。有時早上五點多醒來,就開始看最需要思考的文字。
除了這些文字審閱工作,偶爾還會接到社會上的一些項目評審工作,如環(huán)境影響評價的評審會,一些科研項目結(jié)題的驗收會等等,除正常的學校本職工作,額外的社會服務工作一個接著一個,真是一個繁忙的紅五月。
最近復旦大學一位教授,曬出了自己的工資單,又引燃了教授工資的討論。去年我寫過“我對高校的工資知足了”的文章,看到復旦大學教授工資單,我想這工資單與我現(xiàn)在大學發(fā)給我的工資單也相差不大,但在年終個人收入調(diào)節(jié)稅的收入統(tǒng)計時,有可能一年的總收入平均到每個月,要比這個工資單的收入要高一倍以上。正象我列出的繁忙的工作清單一樣,有些工作,屬于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勞務費,如審閱自己學習生的畢業(yè)論文,其它的社會服務工作,如評審其它導師學習生的論文等工作都有額外的收入,而這些額外的收入,并不在工資單上體現(xiàn)。如:評審一篇博士論文500元,評審一篇碩士論文300元,評審國家獎,評審國家基金等等,也都有另外的評審費。若參加一些項目評審會或項目驗收會,都有專家費,通常專家費半天1000元。若這樣算下來,雖然是一個繁忙的紅五月,收入也應該相對比較高的紅五月。
作為教授,雖然算不上高工資的職業(yè),但相對自由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能做自己喜歡的學習,且還有一幫年青充滿朝氣,且很優(yōu)秀的學習生做助手,我覺得應該算非常好的職業(yè)。對于絕大多數(shù)老師,職稱到教授也到頂了,不再搞學習,不發(fā)表論文,只教書,學校也不會開除一個沒有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但仍在教學第一線的教授。一個月扣除交稅及保險后的凈收入有一萬元,雙職工收入,在已有住房的條件下也是可以過日子的。雖然日子過得清淡,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文章和書,注意自己的精神修養(yǎng),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看看那些在燈紅酒綠的社會上不停穿梭的人,為了撈一些所謂身外之物的錢財,一不小心就被捉進了大牢,也真是一件可笑的事!
若真的對自己的收入感到不夠花,通過做一些額外的社會服務,也可以收到不菲的勞務費;若什么額外的工作都不承擔,專心于自己感興趣的學習,若能取得重大的理論學習成果,也能拿到相應的獎金,或?qū)⒆约号囵B(yǎng)訓練成“大熊貓”,成為所謂的千人,什么江河學者的人才計劃一員,也能拿到超過教授幾倍工資的高收入;若能有實用的技術開發(fā)出來,并在社會上得到推廣應用,經(jīng)濟上的收益就更加可觀。
其實即使在高工資的美國,相對而言,一般大學的普通教授的工資水平,相對于其它行業(yè),如公司的工程師而言,工資也是不高的。但高校的教職仍是一個令人向往與羨慕的行業(yè),因為教師是個受人尊敬的職業(yè),再加上相對自由穩(wěn)定的工作環(huán)境,工資雖然低一些,也有可以讓人過上體面生活的收入。
滿負荷工作,取得工作成績與業(yè)績的教授,不可能只是工資單上的一點收入。若平時工作量不大,也沒有取得業(yè)績,還想著拿高工資,在現(xiàn)在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顯得有點不合理了。平時課時不多的教授要漲工資了,那些課時數(shù)比大學教授多幾倍的中學,小學教師要不要漲工資呢?必須準時上班,同樣壓力巨大的醫(yī)生要不要漲工資呢?現(xiàn)在要求灰色收入越來越少的公務員們要不要漲工資?大家都漲工資了,物價全面提高了,這工資漲得還有意義嗎?
轉(zhuǎn)載本文請聯(lián)系原作者獲取授權(quán),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汪曉軍科學網(wǎng)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32399-1057154.html
上一篇:為了學習生能順利畢業(yè)不得不調(diào)整十多年的學習方向繁忙的五月兼談教授的工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