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什么,官方廣告語:“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1]。 “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經(jīng)覆蓋中國 90% 以上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5.49 億”[2,3]。
從上面資料看,微信似乎真的太牛太強大,如果現(xiàn)在還不會用微信的人,肯定被90后鄙視死,以為你是出土文物。微信對普通人而言,真的成了一個生活方式,他們每時每刻都會離不開微信,因為他們覺得微信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生動、有趣。
但是,對與科研人員這個特殊人群,微信帶給我們的是什么呢? 首先,需要說明一下科研人員是什么?我認為一個獨立的專職科研人員不僅是體力勞動者,也是腦力勞動者。首先,做實驗和民工一樣,是體力活,只不過比民工活更加精細,且更需要技術。其次,看文獻、布置實驗計劃和方案、做報告、申報課題、撰寫成果論文等等一些列繁重的腦力勞動需要冷靜、慎密、獨立的思考能力。所以,一個獨立的科研人員,是一個用大腦指揮四肢的非常忙碌的體力加腦力勞動者,幾乎沒有多少時間去做其他科研以外的事情。故我覺得微信對一個獨立的科研人員而言,其危害遠大于其益處,分析如下: 一、浪費時間,分散注意力
科學家最寶貴的是什么,當然是時間,尤其熱門的研究領域,為了能夠率先在國際研究領域發(fā)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可謂爭分奪秒。而微信是寄予手機來操作的智能通訊應用程序[4]。其功能形式多樣,五花八門,而這么多精彩的玩耍形式,均能吸引科學家的注意力,且會投入大量時間。比如聊天,手機打字速度很慢,若一件事情打字講清楚的話,可能得半小時,如果打電話可能幾分鐘搞定,直截了當。有的人微信群可能有幾十個,在里面打字聊天,不僅速度慢,且容易聊一些無聊八卦的事情,不僅消磨意志,且有時不小心會暴露機密或者隱私。另外,刷朋友圈看別人的帖子,也是無聊的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消磨自己的意志,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二、變得懶惰而喪失斗志 如果科研人員沉迷于微信,會把大量時間耗在這里的話,不僅會耽擱他做實驗,看文獻等正經(jīng)事,且逐漸的會使其懶惰,做事磨蹭,思考遲鈍,進而消磨銳氣,喪失斗志。 三、獨立思考能力降低,變得更加平庸世俗
獨立的科研人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微信這種很八卦的智能軟件,最容易讓科研人員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其變得更加平庸世俗。如微信群聊天很熱鬧,其實大多八卦一些無聊的事。看微信的公眾平臺訂閱號最新科研進展而不看原始文獻,讓自己變得懶惰平庸。 四、損害健康
科研人員不僅需要強大的腦力,更需要健壯的身體作為支撐。我們也最近看到許多科學家過勞死的新聞,就知道科研工作是一件多么異常辛苦的工作。而沉迷于微信這個生活方式,會嚴重損害科研人員的健康。如中餐午餐時間,一邊吃飯一邊微信,導致食欲減退、消化不良。中午小休時間,還在抽空微信群八卦。晚上睡覺了,還刷朋友圈,影響睡眠,增加猝死風險。 五、結(jié)語
在超高速發(fā)展和飛越的信息時代,人們需要媒介進行交流,但是這種媒介一定的是高端、有效、簡潔、健康的,而不是像微信這種低端、平庸、拖沓、不健康的工具。曾經(jīng)QQ剛出來,大多數(shù)學生小青年玩,大人們總是說那是小孩子玩的東西,根本不屑一顧。現(xiàn)在的微信和QQ同出一轍,男女老少皆玩之,包括清高的科學家,不過不同的是,沒有人再說微信是小孩子的把戲。但是我要說的是,微信和QQ一樣,都是低端產(chǎn)品,其根本不適合科學家。故我認為,一個具有獨立思考的睿智科學家,應該遠離微信。 參考資料
[1] 微信網(wǎng)站 [2]“微信”網(wǎng)絡時代的變革者.中國存儲。 [3] 微信用戶最新數(shù)據(jù):月活躍用戶達到5.49億,支付用戶4億左右.中國存儲。 [4]百度百科:詞條《微信》。
微信對科研人員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