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后就要離站回國了,在此總結下這四年多博士后/學習助理的經驗教訓,希望能為他人提供一份思考科研人生的真實素材。
2013年1月,博士畢業(yè)后我就來到了現(xiàn)在的院士組開始博后學習,學習領域為進化基因組學,聚焦自發(fā)和環(huán)境誘導變異的規(guī)律及演化機制。合同開始前半個月我就迫不及待的進了實驗室,準備大干一場,畢竟,讀博所在實驗室極度不足經費,博后實驗室則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心想,憋了許久,遲遲得不到實現(xiàn)的一些想法,終于有機會一探“神跡”了!
然而現(xiàn)實總是那么骨感,我的第一個小實驗是敲除掉一個細菌的DNA錯配修復基因,然而,不論我通宵,還是換試劑,或者到處找有經驗的人請教,愣是近半年做不出結果,每次都卡在重組那一環(huán)上;之前技術員完成的實驗,預計由我分析數據的另外一個項目,竟然被基因組測序公司把樣上錯搞砸了,重新測序需要近四個月的時間;加上愛人一個人拖著大肚子帶著大娃,自己照顧他們的時間極其有限;博后一年試用期也即將來臨;另外還有實驗室個別美國人對新人的排斥防備情緒等等,導致我精神非常萎靡,甚至在一次組會上直接對導師說“你該找個新博后代替我”的話云云。
或許,機遇總是留給堅持到最后的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fā)現(xiàn)最開始拿到的實驗手冊,里面的質粒與目標細菌不兼容,然后順藤摸瓜,終于通過文獻和自己實驗找到了解決方案,當我找到給我實驗手冊的美國博后時,他的一句“噢,那個手冊做不出來啊,我也沒做過,很快樂你現(xiàn)在搞定了。”讓我徹底反。何以摗皩W術斷奶”了,也就是從一個學習生轉變?yōu)橐粋獨立科研人員,類似的實驗細節(jié),自己有義務檢查清楚,真怨不得別人,每個邏輯環(huán)節(jié)都要推敲。在美國做博后,這些復查尤其重要,很多美國年輕人對實驗細節(jié)的輕視、經費的輕率浪費,我直到現(xiàn)在都有不同觀點,當然,他們在思維活躍、文獻理解討論上的優(yōu)點,我也一直在研究。
感謝實驗室的中國同胞,在我最失落的時候,不僅在精神上,甚至在他們自己科研任務繁重的情形下,也親自上手幫我解決問題,現(xiàn)在想起來,心里還是暖洋洋的,當然,我很欣慰自己也逐漸成長為一個能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不同視角以及支持的同事。這段低起高開的經歷,錘煉了我,讓我在逆境下,不去怨天尤人,而是極盡所能,在規(guī)則內一步步地尋求解決方案,為我后來攻克其它難點做好了預熱;這段經歷讓我收獲了同胞誠摯深厚的友誼,也為我們此后的合作埋下了良好的伏筆,這些朋友得到我要回國的消息,也是十分期待,真誠祝福。這段經歷以及此后的幾個重要技術改進和大的想法也讓我向美國同事以及導師證明了自己,以至于導師在我博后第二年,就把一個大合作項目他那局部經費放權給我,任何數額的經費使用無需向他報告。在此向即將開始博后工作的師弟師妹提醒,切忌沉醉到以前的優(yōu)秀,尤其是一些虛無的獎項,進入一個實驗室做博后要分四步走,那就是首先向導師證明自己,然后隨著承擔的任務和自己思考的增加,實驗室會逐漸器重自己,在這之后的資歷以及能力提升,會到達讓導師依賴自己的程度,最后達到保護自己的境界,畢竟,人的精力有限,當科研任務以及自己的想法拓展到一定程度,甚至危及健康的時候,就需要量力而行,最大限度做到工作生活平衡。當然了,不同實驗室有不同的生態(tài),我說的這些不一定適用。通過這個項目中的合作交流以及自己寫項目書的經歷,我終于在科研一線體會了一把做美國準PI的感覺,也讓我脫去了幼稚以及情緒化。
度過了適應期后,隨著自己設計的分項目不斷上馬,我漸漸的力不從心了,畢竟無論自己如何努力,也架不住每天都要十幾個小時的實驗,更何況還有各種數據處理、文章寫作、同事及合作者交流等等,這時,導師建議我招系里的本科生做學習助手,一來可以把我從一些重復實驗中解放出來,二則鍛煉教學及科研指導能力,雖然我博士在讀期間有四年左右的授課經歷,但是在指導真正科研方面,我當時還是非常欠缺。一開始,我有些抵觸,因為有些實驗尤其是基因組文庫構建,成本很高,手一抖幾百刀砸進去一點不稀罕,還有就是本科生一般課業(yè)比較重,能做實驗或者討論的時間很有限,然而我之后的經歷證明,在真正優(yōu)秀、想學東西的學生面前,這都是多慮,當然,優(yōu)秀的學生需要時間和精力以及自己用心來發(fā)現(xiàn)。
這里尤其要提我的第一個本科生,從音樂系轉到生物系的猶太裔姑娘CS,其思路敏捷、動手操作、遇事思索以及領導力,讓我受益匪淺,現(xiàn)在也是一篇即將發(fā)表文章的唯一首作者了。和她的愉快合作經歷,讓我一發(fā)不可收拾,一口氣招了十幾個本科生,最后篩選剩下十個,我也因人而異派分項目任務、協(xié)調時間,同時強調他們可以向我提自己的項目,我負責調度經費,由此衍生出了好幾個本科生首作者的項目,很多都是我不熟悉但是得到了額外訓練的領域。也非常感激導師,將項目完全放權,讓我能給這些聰明勤奮的學生們開工資到項目允許的上限。
這些孩子各有不同的特點和喜好,比如有個墨西哥裔小姑娘JH激情四射同時特別較真,每次跟我討論一些問題時,對我說的每個詞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我當時對自己的口語自我感覺不錯,但是她敏銳的抓到了我很多發(fā)音不準的地方,在她的不斷“挑戰(zhàn)”下,我英語改善異常迅速。這里點一下,在美國近9年時間,我個人感覺跟英語母語人士爭論和吵架是最提升口語水平的,因為這個時候,是對方不能容忍我這個外國人口音的時候,尤其在臉紅脖子粗吵架的時候,平常的友好交流,他們對我的口音容忍度高,也不好意思點破。
還有一個小伙子CT,言語很少,極其內秀,靠在超市打工和實驗室給我做助手維持自己和女朋友的家用,時間長了,開始打開心扉,跟我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很多時候,尤其是本科生考試周(我規(guī)定考試周大家要全身心考試,別來實驗室),他會默默的趁考試間隙,幫我把一些實驗完成,生怕我一個人頂不住。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畢業(yè)后9個月終于被一所大生物技術公司錄取,上個月還專門來給我報喜說他要結婚了,我還包了個購物卡給他,很為他的雙喜臨門由衷的快樂。不曾想,就在他接到公司正式錄用通知的第二天,他父親突然心肌梗塞去世,才53歲,也來實驗室看過我。得知那個消息的時候,我心里非常堵得慌,鼻子發(fā)酸。說到這個小伙,就不能不提一下他推薦給我的另一個小伙NW,虔誠的基督徒,我跟他經常爭論一些進化論與神創(chuàng)論的話題,但是每次都感覺很無力,感覺進化論的普及任重道遠,比如,我陳詞濫調的強調,化石證據支持進化論,但是他強調,神是萬能的,造些化石很輕松;還有他經常誠懇的問我,在我學習進展順利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到有個神在我身后的墻上蹲著……
跟這些孩子們一起,我學到了很多,也體會到為這么多人負責以及盡力為他們下一步的前程添磚加瓦的不易,很幸運的是,我們以一個團隊之力,外加經費方面導師的鼎力支持,在變異學習方面創(chuàng)造了這個實驗室的多項成果紀錄。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流水式的項目支出也讓我覺得把經費壓力都轉給導師不公平,因此我萌生了寫自己項目書的想法,于是兩年前開始書寫美國國家健康學習院的K99/R00項目,該項目支持1-2年博士后學習(每年8-10萬刀左右),如果在美國找到教職會再支持3年(25萬刀每年),中標率很低,但卻是為數不多中國籍博后可以嘗試的項目,其中繁瑣自不待言,耗時耗力,跟寫學習文章有很大不同。好不容易申請了兩輪,最近這次分數下來,在線上,但是我已經找到了國內的教職工作,項目即使最終中標也沒有資格接受了,權當一個鍛煉過程,這個過程也讓我越來越對奮戰(zhàn)在一線的PI們有切身理解了。
美國科研氛圍及平臺確實好,但是,一件親身經歷卻讓我認識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不是中國的專利。剛進實驗室不久,我聽組內成員報告時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但是當時底子薄,不確定如何入手,就跑到樓上向一個做相關學習但是用不同實驗系統(tǒng)的資深教授PF請教,她一句話“是個有意思的想法,做做試試吧”把我打發(fā)了,沒有任何具體的建議及指點。結果兩年后,當我翻閱了大量文獻,投入了大量精力完成了實驗及數據分析,在公開場合介紹后,PF突然郵件我博后導師,聲稱這是她的領域,我不能做相關學習。我們起初都沒當回事,但是PF沒有善罷甘休,因為我們都在一個合作項目上,她就召集所有合作人參會,點名我必須參加,我欣然迎戰(zhàn),畢竟,PF在我之前已經攻擊過多個博后,我把這種挑戰(zhàn)也當做自己訓練的一局部。會上,PF慷慨陳詞,亮出大量數據支持我當年跟她提的觀點,反復強調所有的結論都是她第一個發(fā)現(xiàn),然后盯著我問有沒有問題……我第二個講,我的第一張幻燈片是30年前一篇Genetics文章的截圖,文章題目就是PF聲稱她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最大亮點,我是在有了想法后的文獻閱讀中,才發(fā)現(xiàn)早有學習!斑@份工作中,我沒有第一個發(fā)現(xiàn)任何東西,我只想用我的新數據來驗證這個老的已發(fā)表的想法”,聽完我這句話,PF直接把頭埋到了褲襠里,其他教授也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但是,我也不想太不留情面,就說她可以先發(fā)表文章,但是我需要個時間線,因為我正在找工作需要文章等等,結果散會后被導師批評過于慷慨。這件事從一個不同的角度提醒我,我在這位一路名校的資深教授眼里不再是新兵蛋子,她的這些作為側面證明了我的能力。不過,這件事情也提醒我,敏感的想法交流,一定要郵件留存,如果我沒有看到已發(fā)表的這篇文獻,恐怕麻煩會多很多。
我會珍藏這段寶貴的經歷,用正面的思維去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腳踏實地以行動去改善自己的領域,和已經奮戰(zhàn)在一線的中國科學工作者們共同營造一個以興趣為基礎、健康向上和強大的學術圈。也同時祝福即將開始博后訓練的師弟師妹們,帶著好奇心,堅持下來,前面的生活會很精彩!
最后嘮叨一下個人關于回國的思考,可能有些幼稚,但是發(fā)自肺腑:
親情的溫暖是我回國的強大動力之一,我不想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那一天,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們在不足親情和身份認同感的環(huán)境中長大,當然,國內的環(huán)境污染也曾讓我猶豫,但是,我仍然記得剛來這個實驗室,我和一位70多歲的科研助理聊國內霧霾,他說:“你看這里外面藍天白云綠草地,40年前我經過這里的時候,連樹也不長,因為這里有很多礦山,礦場揚塵遮天蔽日,過了20年,開始長樹長草了,到十年前,就跟現(xiàn)在差不多了,當然,有些污染還在,比如你去附近水庫釣條鯰魚上來,多半身上就長著瘤子,因為水庫底部沉積了很多來自礦場污水的重金屬;你去這邊超市,也會注意到,瘦肉精用的很普遍等等”。我不想等到國內朋友把問題都解決后再跟著享受,而想親身參與到這個人類史上最大尺度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去。當然,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的思考和選擇,如果不認同,請一笑而過。
(龍紅岸)學海無涯,博后有期 |
|